生物备战 - 难题分析(1)
2023 三模 13 题
基因 CCR5 突变可使免疫细胞对 HIV 产生抵抗力,2007 年一位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德国患者,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该名捐献者的骨髓中含有 CCR5 突变基因,经过两次骨髓移植,两种疾病症状均从该德国患者体内消失且至今未复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骨髓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新的血细胞
- B 骨髓干细胞移植可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
- C 该艾滋病患者属于易感人群,HIV 属于传染源
- D 该实例对基因治疗具有研究价值
正解: C
解析: 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HIV 属于病原体。
入选理由: 材料十分新颖高深,给考生带来畏难心理。
2023 三模 14 题
果蝇的长翅(D)与残翅(d)为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基因型为 DD 或 Dd 的幼虫,所处环境温度为 25℃ 时发育为长翅个体;所处环境为 35℃ 时发育为残翅个体。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进行杂交实验时,选用的基本基因组合为 DD ྾ Dd,子代全部为残翅果蝇。为确定子代某残翅果蝇基因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选用 DD 基因型的果蝇与之杂交,35℃ 下培养,若全部为残翅,则该果蝇基因型为 dd
- B 可选用 DD 基因型的果蝇与之杂交。35℃ 下培养,若全部为长翅,则该果蝇基因型为 Dd
- C 可选用 dd 基因型的果蝇与之杂交,25℃ 下培养,若全部为残翅,则该果蝇基因型为 dd
- D 可选用 dd 基因型的果蝇与之杂交,25℃ 下培养,若全部为长翅,则该果蝇基因型为 Dd
正解: C
解析: 35℃ 下培养,不论子代基因型如何,性状均会受环境影响而呈现出残翅的隐性性状,无法区分基因型,故而 A、B 错误。当果蝇基因型为 Dd 且选用 dd 基因型的果蝇与之杂交,后代中 Dd:dd=1:1,25℃ 下培养时,Dd 会发育为长翅果蝇,dd 会发育为短翅果蝇,性状比为 1:1,与 D 不符,所以 D 错误。当果蝇基因型为 dd 且选用 dd 基因型的果蝇与之杂交,后代基因型全部为 dd,全部会发育为短翅果蝇,与 C 相符,所以 C 正确。
入选理由: 题目加入环境因素的影响,难度较高。
相似题目: 扬子鳄在不同温度下的孵化,龟在不同温度下孵化的雌雄比与孵化率。
2023 三模 17 题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其内有一套独立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 —— 线粒体 DNA。线粒体肌病、Leigh 综合征是由母亲线粒体内携带有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病,用线粒体替代疗法培育的 “三亲婴儿” 则不会遗传母亲有缺陷的线粒体 DNA,该疗法的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重组细胞的遗传物质来自于细胞甲、乙
- B 图中重组细胞的线粒体来自于细胞甲
- C “三亲婴儿” 的性别取决于细胞甲
- D “三亲婴儿” 同时具备三位亲本的遗传物质
正解: D
解析: 重组细胞的遗传物质来自病人卵细胞甲、与病人卵细胞甲结合的精子以及供体卵细胞乙的线粒体,D 正确,而 A 选项遗漏了精子,A 错误。线粒体来自于供体卵细胞乙,B 错误。婴儿的性别取决于精子中携带的性染色体是 X 还是 Y, 而非病人卵细胞甲,C 错误。
入选理由: 材料十分新颖高深,给考生带来畏难心理。
2022 潍坊三模 4 题
国宝大熊猫最喜欢的食物是箭竹,箭竹中纤维素含量很高,但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科学家发现其消化道内有包括大肠杆菌、纤毛虫(一种单细胞动物)在内的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最终转化为葡萄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熊猫与箭竹分别属于动植物进化中的最高类群,两者的结构层次是一样的
- B 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属于物理性消化
- C 大肠杆菌与纤毛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前者有细胞壁,无遗传物质
- D 根据资料可看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正解: D
解析: 动物的结构层次相对于植物多了系统,两者结构层次不同,A 错误。题目中提到的 “消化纤维素” 是将纤维素消化为葡萄糖,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消化,B 错误。大肠杆菌有遗传物质,C 错误。题目中提到 “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 并隐含大熊猫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符合基因决定性状,D 正确。
入选理由: 材料十分新颖高深,给考生带来畏难心理。
2022 潍坊三模 21 题
科学家米勒曾经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近期,一个科学家团队认为当时米勒模拟的大气呈高碱性,当碱性液体与烧杯内壁的硼硅酸盐玻璃接触时,玻璃会出现轻微的溶解,并释放一些物质进入蒸汽,影响实验效果。为了验证他们的设想,该团队重新设计了三个不同版本的实验,除容器材质外,其他条件均相同,装置如图乙所示(特氟龙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模拟的气体,包括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 B 米勒实验的结论是原始大气环境中的无机物可在原始海洋中合成小分子有机物
- C 科学家团队的推测是玻璃容器的材质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 D 若科学家的推测正确,则图乙 A、C 中都会出现小分子有机物
正解: D
解析: 无机物转为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是在原始大气中而非原始海洋中进行的,B 错误。
入选理由: 材料十分新颖高深,给考生带来畏难心理。
2023 高新一模 1 题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出来的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于治疗疟疾,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破坏,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 “世界上唯一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黄花蒿与疟原虫都属于真核生物
- B 可用有机溶剂提取青蒿素
- C 青蒿素不影响疟原虫细胞膜的功能
- D 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的完整性
正解: C
解析: 题目中提到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破坏”,膜系统被破坏,功能势必受影响,C 错误。
入选理由: 材料十分新颖高深,给考生带来畏难心理。
2023 高新一模 5 题

将某种植物置于高温环境(HT)下,生长一段时间后,测定 HT 植株和生长在正常温度(CT)下的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作用结果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两组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最大值接近
- B 35℃ 时两组植株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相等
- C 50℃ 时 HC 植株能积累有机物而 CT 植株不能
- D HT 植株表现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
正解: B
解析: 曲线交点只能得知 CO2 吸收量相同,而光合作用 CO2 不止来源与外界,还来源于自身呼吸作用。由于呼吸作用产生 CO2 的量未知,所以无法推断出两植株光合作用强度是否相同,也就无法推断出有机物制造量相同。
入选理由: 题目难度很大,且材料十分高深。